首页
搜索 搜索

尿毒症是“拖出来”的?提醒:身上2处发臭,尽早去医院检查一下 天天播资讯

39健康网     2023-04-21 10:24:48

吴大哥今年37岁,6年前的体检中被查出有蛋白尿,但除此之外身体没有其他的不适症状,所以他并没有太当回事。

体检后半年他被调去了销售部门,新岗位需要经常参加应酬,经常胡吃海塞,烟酒不忌。

直到前段时间他出现了腹痛、腹泻、呕吐症状,一喝酒就肚子疼,实在受不了就请假去医院检查。


(相关资料图)

医生发现他的血钾指标明显异常,进一步检查显示他的肌酐值比普通人高了十几倍,最终被确诊为尿毒症

在询问过往史后,医生得知他在几年前就被发现有蛋白尿的情况,却没有做进一步的检查。“如果在当时可以及时引起重视,病情也不至于发展至尿毒症”,医生说道。

现阶段吴大哥心里除了后悔没有其他想法,往后他只能依靠透析来维持生命,虽然可以等待合适的肾源做换肾手术,吴大哥却感觉希望渺茫,痛哭不已。

一、尿毒症的发生并非“突如其来”

数据显示,我国慢性肾病的患病率在10.8%左右,患病人数超过1.5亿人次,而在这些慢性肾病患者中,每100个就有一个会发展成尿毒症

临床上将慢性肾病按损伤程度不同分为1~5期,其中1期的患者一般没有明显症状,但会存在尿液异常表现;2期患者则可能有蛋白尿、尿潜血以及尿pH值异常的症状。

3期的患者会开始出现乏力、水肿、血尿以及贫血等全身症状;4期患者为严重肾功能不全者,身体有纳差、钙磷钾代谢异常、高血压等表现。

5期为终末期肾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尿毒症,患者会有心功能不全、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出现。

从1期发展到5期并非一蹴而就,中间需要经历很长的一个过程。

而尿毒症的发生与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尿路感染、遗传等因素相关,这些因素容易加速尿毒症到来的进程。

而近年来,尿毒症患者之所以越来越多,与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离不开关系,尤其是以下这3种:

一是经常憋尿:憋尿会导致尿液逆行向上,容易诱发尿路感染,而这些细菌会沿着输尿管上行,可能会引起肾炎发生;

二是饮食过咸:摄入大量盐分会导致肾脏负担加重,容易诱发肾功能损伤;

三是滥用药物:药物进入体内后需要通过肾脏进行代谢,大量服用药物容易引起急性肾衰竭、肾功能不全等疾病发生。

二、身体若有2种“臭味”,或是尿毒症找上门

当肾功能出现异常时,身体会出现一些异常的症状表现,但这些症状很容易被人们所忽略,容易因此而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

尿毒症较为典型的症状有血压升高、头晕、疲劳、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以及全身水肿等,特别是一些本身罹患慢性肾病的患者,出现上述症状一定要警惕。

另外,尿毒症来临时还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典型症状,常常易被忽略,或是当成其他疾病。

1、口臭

口腔内出现如尿液一般的臭味,多是罹患泌尿系统疾病所致,尤其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最可能出现。

因为肾功能衰竭会导致体内的毒素无法正常通过尿液排出,尿液需要通过身体的气化功能完全排泄。并且肾衰竭会导致尿素氮、氨含量增加,需要通过口鼻呼吸来排出部分气体,会引起难闻的口臭味出现。

2、尿臊味很重

肾功能衰竭会导致患者体内的代谢物潴留,大量的代谢物无法及时排出,需要通过呼吸、排汗以及排尿等方式代谢。这类患者排出的尿液会有明显的尿骚味,与普通人有很大区别。

三、得了慢性肾脏病,最终“归宿”是尿毒症?

尿毒症多是由于慢性肾病演变而来,那是否说明罹患慢性肾病最终的结局一定是尿毒症呢?答案是否定的。

罹患慢性肾病后,积极进行干预治疗,可以有效延缓甚至是逆转肾功能恶化

如糖尿病肾病、慢性尿酸性肾脏病,以及慢性肾小球肾炎等病的患者,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干预治疗,同时避免做一些可能导致肾功能恶化的事件,如滥用药物、感染、严重高血压等,可以帮助预防发展成尿毒症。

另外,本身罹患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接受药物治疗的肿瘤患者等,发展成尿毒症的风险相对较高,日常尤其需要重视筛查,建议定期进行尿常规、肾功能检查,可帮助及时发现肾脏损伤,及早进行干预。

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滥用药物,罹患有原发病的要积极干预治疗、定期体检,同时要注意保持劳逸结合,避免让身体过于疲劳等。

很多严重疾病的发生都是由小病慢慢演变而来的,这提醒我们即便是罹患小病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参考资料:

[1]《为什么得尿毒症的人越来越多?不是因为烟酒,这 3 个习惯你可能也有……》.科普中国.2022-08-22

[2]《肾脏出现这5种迹象时要注意!可能是尿毒症在靠近》.浦东发布.2023-04-09

[3]《尿毒症,是否是慢性肾脏病最终的归宿?》.郑大一附院中西医结合肾病科.2022-09-22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1 制药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36   联系邮箱: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