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沸腾时代到来”意味着什么?国际著名气候学家解读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吴越 实习生 杨孜晗
(相关资料图)
7月,希腊、土耳其等地山火肆虐,美国、西班牙等数十个北半球国家连续发出高温预警。与此同时,40℃以上高温、台风“杜苏芮”带来的强降雨影响我国南北多地,极端天气频发引发关注。
世界气象组织近日确认,热带太平洋七年来首次形成了厄尔尼诺条件,为全球气温飙升、破坏性天气和气候模式加剧提供了舞台。该组织官方数据显示,“自上世纪50年代有仪器记录以来,7月3日至7月9日这一周是地球上最热的7天。”
“最热7月标志着‘全球沸腾的时代已经到来’”,当地时间7月27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出警示。全球变暖背景下,厄尔尼诺现象时隔七年卷土重来,全球面临哪些严峻挑战?
近日,潮新闻记者专访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陈德亮和中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气候与应用前沿研究院院长罗京佳。
图源:联合国官网
厄尔尼诺来势汹汹 两年内全球或再升温
潮新闻:世界气象组织表示,厄尔尼诺现象或致气温“创纪录”。厄尔尼诺为何发生?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气候模式对全球产生重大影响?
陈德亮:厄尔尼诺是指东太平洋海水每隔数年就会异常升温的现象,它的形成与中太平洋和东太平洋赤道位置产生的暖水有关,是一种非常强的气候现象。
当太平洋上空的沃克环流变弱时,东太平洋上的东风减弱,无法把表层较暖的海水吹到西太平洋,造成东太平洋的东部与中部海水变暖。海水持续异常变暖,进一步导致全球气候不平衡——西太平洋地区发生干旱,东太平洋地区降水量过多。
罗京佳:还有一种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的现象,叫做拉尼娜。厄尔尼诺会主导全球气温增暖,与之相反的是,拉尼娜现象或将造成极寒天气。
最近的一次拉尼娜现象,从2020年夏天持续到2023年春天。它与厄尔尼诺的交替过程中,容易引发全球极端气候。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交替发生,随其带来的热带大气变化称为南方涛动(ENSO)。这些现象都不是孤立的,我们通常把它们放到一起研究全球气候。
过去几十年,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一直都是关注的重点。比如我们国家气候中心做汛情预测、气候预测,厄尔尼诺和拉尼娜都是很重要的参考指标。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其他国家也都是如此。
潮新闻:史上最强热浪来袭,与全球变暖、厄尔尼诺存在哪些关联?厄尔尼诺会对全球气候造成怎样的影响?
陈德亮应邀参加诺贝尔奖宴会。受访者供图
陈德亮:厄尔尼诺发生的周期内,会造成全球气温升温0.2℃左右。全球变暖100年才会导致升温1℃左右。也就是说,厄尔尼诺带来的短期内升温,相当于是二十年左右的全球变暖所产生的影响。
全球变暖和厄尔尼诺,对于全球气温抬升的影响有本质区别。厄尔尼诺带来的升温是短期现象,当它结束之后,温度会恢复到原来状态。全球变暖则是一个长期趋势,不会在短期内恢复或者发生改变。
《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3)》显示,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而中国升温速率高于同期全球水平,极端高温事件频发趋强。
罗京佳及其团队成功研发的NUIST CFS1.0气候预测系统成果入选“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开放合作展区 受访者供图
罗京佳:全球变暖是一个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漫长过程,目前全球平均气温与工业化革命前相比已经上升1℃以上,这与过去上百年持续不断的人类活动影响息息相关。
厄尔尼诺作为一个年际气候现象,与全球变暖影响叠加,共同影响全球气温。比如厄尔尼诺发生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会使得全球平均气温的增高更快更多。本次的厄尔尼诺比较强,再加上人类活动影响,会将原本较高的温度推向更高,预计明年全球平均气温可能会达到新高度。
对中国而言,厄尔尼诺对冬季气候和夏季降水有显著影响。比如厄尔尼诺会导致我国华北地区持续高温,也可能会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暴雨,华南地区的雨水会偏多等。此外,冬季平均温度偏高易形成暖冬,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及产量。
厄尔尼诺加剧台风影响 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潮新闻:全球变暖叠加厄尔尼诺,是否会加剧“杜苏芮”“卡努”等台风天气对我国的影响?此外,厄尔尼诺对生态系统,甚至对地域地貌又有哪些影响?
陈德亮:全球变暖叠加厄尔尼诺,必然造成区域性干旱与洪涝灾害。同时海水温度抬升,会增加太平洋地区台风发生的可能性,就像最近影响中国的“杜苏芮”与“卡努”台风,两者接踵而至,在一定程度上是受此影响。
全球变暖海平面不断上升,有可能导致部分地域消失。温度升高会使得有些地区的冰川融化,这部分冰川水流到大海,进一步导致海水淹没岛屿。但海平面升高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热胀冷缩效应,温度升高海水会膨胀。此外,风再把海水往一个方向吹,使得受影响的海域海平面上升。
罗京佳:厄尔尼诺在其持续时间内,对于海洋珊瑚礁生态系统有很大影响,因为当海水升到一定温度,珊瑚礁就会白化(死亡),对海洋生态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厄尔尼诺发生时,有些海域的鱼类会游到深海,当拉尼娜发生时它们再游回来,全球渔业资源正面临着严峻挑战。但是总的来说,无论是人类还是动植物,都有一定的适应性,无法适应气候的生物,会在其影响下慢慢消失。
潮新闻:厄尔尼诺是一个全球化难题,各国可持续发展将面临怎样的挑战?
罗京佳:厄尔尼诺对全球影响普遍存在,只不过每个国家的经济结构不同,受影响的程度不一。
农业、渔业、水资源和发电等方面,受厄尔尼诺影响较大。特别是降水量的改变,导致全球不同地区面临旱涝难题,进而影响到粮食产量。
此外,厄尔尼诺加剧高温热浪影响,导致疟疾、登革热等疾病传播,增加公共卫生医疗成本的同时,对人类健康产生威胁。
陈德亮:厄尔尼诺还会带来基础设施、财产损失,影响人口流动和社会稳定等,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均有影响,但对发展中国家影响更大。
我们也该看到,厄尔尼诺带来影响并非都是负面的,厄尔尼诺在一定程度上增大长江流域降水,改善部分农田灌溉和为局部地区带来降温,缓解我国近几年“南旱北涝”局面。
总体来说,厄尔尼诺现象对各国的影响与该国政府治理能力、经济实力密切相关。发展中国家在面对厄尔尼诺带来的灾害性天气时,应对能力偏弱,需要国际社会更多援助。
提前部署防范 加强国际气候治理成关键
潮新闻:厄尔尼诺将会带来各种难题,我们现在是否有能力预判其形成和影响,并发出防范预警?
陈德亮:提前预测厄尔尼诺发生,目前我们可以做到。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实现,首先通过观测赤道、太平洋关键地区海水温度,搜集整理相关数据,对比变化找出规律;其次就是通过模型推演,预测厄尔尼诺。
模型推演,需要通过一个复杂的大气和海洋耦合的模型。这类模型能描述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也可以预测将来是否会发生厄尔尼诺。这类模型跟我们以往气象预报模型很像,本质上是一样的。
罗京佳:人类真正意义上首次开展厄尔尼诺相关的气候预报,是在1986年。当时,科学家采用了非常简单的热带气候模式预测了赤道太平洋地区的厄尔尼诺事件。目前,业内普遍采用全球气候数值模式预测厄尔尼诺。
我们自主研发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预测系统(NUIST CFS1.0),可以较好地模拟全球大气和海洋运动,是全球唯一能提前两年预测厄尔尼诺的系统。该系统每个月滚动更新预测未来1-24个月厄尔尼诺的发生、发展,及其对全球其他地方的温度、降水的影响等。
潮新闻:近几年,人们明显感觉到全球极端天气频发,升温势不可挡,这是否会加剧厄尔尼诺的影响强度?
罗京佳:当前厄尔尼诺周期一般来讲是2到7年,持续时间大概是10个月左右。将来,厄尔尼诺周期是否会缩短,又是否可能更加强烈,科学界对此还在研究中,尚无定论。
用国际气候预估模式结构推演,厄尔尼诺会使得大气环流、降水更加明显,同时导致海水温度升高。当前也有国际观点认为,厄尔尼诺对全球影响越来越强。
陈德亮:如果以1950年为分界点,从1950年到现在,我们研究发现这一段时间相比此前,厄尔尼诺的影响强度在增大。目前也有研究表明,2000年以来,厄尔尼诺发生频率越来越高。
由于仪器观测的历史气候资料大多在最近50年范围内,我们在这些数据基础上,从蛛丝马迹中寻找厄尔尼诺的变化。另外,需要全球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加强国际合作,构建更加精准的气候模型,这样我们对厄尔尼诺才会有更深入研究。
潮新闻:这一次厄尔尼诺被称为“史上最强”,正在引发担忧,国际社会如何应对这次前所未有的挑战?
罗京佳:按照目前的观测和预报结果,我的观点是:不太可能会发展到史上最强的程度,大概会达到中等-偏强的程度。这次厄尔尼诺的强度和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不应被极端化。
陈德亮:很多发展中国家没有较强预报能力的气象局,特别是在预警方面,需要联合国和世界气象组织发挥国际协调作用,为各国信息共享、互帮互助提供便利。
有些国家则需要一些资金援助和技术转让。除了预警系统以外,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建设、国际救援也必不可少,还有对受灾民众给予人道主义救援及食品、水和医疗资源等。
厄尔尼诺没有国界,对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会有影响。在应对灾害的基础设施、防涝抗旱等方面,都要有一个长远的目标和规划,适应、减弱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最后,我们必须要加强气候研究和专业教育,深入研究促使预测更准确,并加强科学知识普及,让大家知道厄尔尼诺的重要性并提高公共气候安全意识。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