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委组织部:铸强基层治理“一张网” 打造品质服务“生活圈”
“党建强堡垒促发展”专项是我市“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第一批重点专项之一。把“党建+”邻里中心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主战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主载体、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学思践悟的主阵地,市委组织部积极引导各级职能部门将服务资源、工作力量下沉到群众家门口,高标准推进“党建+”邻里中心建设。今天的《“三争”看一线》专栏,让我们到泉州的“党建+”邻里中心走一走,一起去感受泉州通过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集成改革,不断提升邻里间的“温度”和基层服务的“质感”。
*视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相关资料图)
泉州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 董博
我现在是在鲤城区鲤中街道新峰社区的“党建+”邻里中心,在我身后,各位可以看到邻里中心的建筑风格,就是非常具有闽南特色的红砖墙。在我身后传来了南音的声音。此时此刻,在邻里中心,老人家们正在演奏南音曲目。老人们的年龄是从70岁起,最高龄已经达到了88岁。在这里,他们非常自信、非常开心地唱响南音曲目。
社区居民 徐淑卿
我们这些都是弦友,都喜欢唱南音,要有一个好的场所,所以新峰社区给我们这个场地,我们很满意,很高兴也很开心。
在新峰社区,每天到“党建+”邻里中心“打卡”的群众有不少,除了文化活动,这里还设有长者食堂。
泉州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董博
我现在就在长者食堂的后厨,各位可以看到在长者食堂,整体排面非常干净,菜品非常吸引人,有梅菜扣肉、大虾、西红柿炒鸡蛋……老人们正在打餐。据我了解,这边的菜品价格非常优惠,老人家吃得非常开心。
社区群众 张淑惠
我家就在附近,一走出来,就到了长者食堂,就像在自家的门口一样。我们相聚在一起,有机会跟一些很久没见过面的老同事、老人家、老邻居相处一起,谈天说地,交谈家庭生活,非常好。
鲤城区鲤中街道新峰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王秋霞
我们了解到辖区60周岁以上老人有900多个,为了解决独居老人的饮食问题,我们特别增设了一个长者食堂,现在一餐正常有七八十个老人在这边固定用餐,我们增设配餐、送餐的服务,以老助老的形式,让年轻一点的老人能服务更老的老人。
正是因为把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发力点,高标准建设“党建+”邻里中心,更多的群众才可以在家门口切实感受到生活服务的大提升。
市委组织部组织员办主任 陈诗钰
这项工作是我们泉州城市基层党建的头号工程。今年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推动。一是构建完善政策体系,给基层提供目标明确、操作性强的工作指引。第二是坚持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推动各项资源、服务在邻里中心有效地集成。第三是强化督促指导。通过定期调度、专项督查,推动这项工作步上快车道。
今年以来,我市持续推进“党建+”邻里中心建设拓面提质增效,出台推进“党建+”邻里中心建设全覆盖工作方案,征集发布2023年市直单位下沉邻里中心活动服务项目214项、资金7034万元,截止7月底,新建成“党建+”邻里中心241个。台风“杜苏芮”来袭时,不少“党建+”邻里中心实现“平战切换”,就地转换为“应急服务站”,转移安置危险区域群众,储备大量防汛防台风物资。接下来,更多有温度的“党建+”邻里中心还将投入使用,更多群众也将享受到家门口的“一站式服务”。
市委组织部组织员办主任 陈诗钰
我们将持续在为民服务质效上做“加法”,将便民服务、养老、托幼、医疗、文体、生活等群众最急难愁盼的六方面服务作为标准配置,建足“硬件”、配齐“软件”,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
泉州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 董博
今天我们来到的“党建+”邻里中心,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非常好地拉近群众之间的联系,包括整体这边的布局,长者食堂都非常地温馨。作为破解城市基层党建融合不足、治理服务能力欠缺、城市“陌生人社会”等问题的“关键一招”,“党建+”邻里中心作用也越来越大、人气越来越旺。
记者:陈晖 李前瑞
【泉州新闻联播】一审:洪雅亮
【泉州新闻联播】二审:蔡友志
【泉州新闻联播】三审:潘海阳 黄佶